球友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拉稀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4-2356456次浏览

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就是拉稀问题,要预防新生儿拉稀首先是要做到合理喂养、注意卫生以及防止细菌感染三个方面。在幼儿拉稀时家长应该要及时进行止泻治疗,服用止泻类药物可以控制幼儿拉稀,同时还需要及时给幼儿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虽说是预防可以减少新生儿拉稀的问题,但是由于新生儿的胃肠功能还有抵抗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就会出现拉稀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脱水、呕吐、发烧等等症状、这个时候的父母都会感到十分的焦虑。那么,新生儿拉稀怎么办?
  一、治疗新生儿拉稀的办法
  1.饮食疗法
  新生儿拉稀如果是程度比较轻,可以选择减少喝奶量并且用一些米汤或者是糖水盐水代替。但是如果程度比较重的时候应该要选择禁食8小时以上,并且适当的进行静脉补充营养。
  2.液体疗法
  这种液体疗法其实是比较适用于一些由于拉稀导致的脱水或者呕吐的新生儿。通过口服一些液体来缓解这种想象。
  3.对症下药
  新生儿在拉稀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吃相应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同时也可以吃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这些都是可以缓解新生儿拉稀的症状的。
  二、如何预防新生儿拉稀
  1.母乳喂养
  其实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由于母乳相对于奶粉来说更加适合新生儿的肠胃,并且更容易让新生儿消化,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新生儿消化功能的问题,减少新生儿拉稀的症状。
  2.注意餐具的卫生
  如果新生儿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干净,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新生儿拉稀。
  3.正确喂养方式
  新生儿的肠胃功能比较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要注意喂养的方式,合理的安排喂养的时间还有喂养量,这样有规律的喂养方式可以减少新生儿拉稀的问题。
  4.注意新生儿保暖问题
  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所以父母应该要做到尽量的防寒保暖,不要让新生儿感冒、发烧,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新生儿拉稀的现象。

相关推荐

02:31
小孩总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小孩总是拉肚子可以考虑与肠道感染、慢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或喂养不当有关。父母应该积极预防和纠正孩子脱水,改善饮食结构,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治疗腹泻一般可以选择口服药物,如益生菌、蒙脱石散等,可以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除口服药物外,还可选择外用药,如丁桂儿脐贴,药物能够通过脐部皮肤快速渗透到患处,起效较快,且不经肠胃,减少肝肾负担,且不用口服,孩子用药依从性高。
02:38
小孩一直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小孩一直拉肚子主要与内在的消化系统功能、饮食不当、受凉以及感染有关。因为小孩的脾胃功能较弱,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导致小孩出现拉肚子。同时,父母喂养不当,每天吃得太多、太杂,加重小孩的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另外,天气转凉,或吃冰镇水果、冰镇饮料等,肚子着凉,导致拉肚子。其他如病毒、细菌、寄生虫造成胃肠道感染,也有可能导致拉肚子。建议家长合理喂养,逐步添加辅食。日常注意乳品的保存以及奶具、食具的定期消毒。拉肚子比较严重的小孩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外用药治疗,如丁桂儿脐贴。同时丁桂儿脐贴还可和益生菌、蒙脱石散等药物联用,内外结合,疗效更好。
01:46
宝宝肚子受凉拉肚子了怎么办
宝宝肚子受凉拉肚子,是因为宝宝胃肠系统还在发育阶段,受凉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一般的治疗方法有几种。一、避免宝宝腹部再受凉,注意腹部保暖,必要时可使用一些外用中药敷贴温敷腹部。若宝宝腹泻次数较多,还可少量配合服用蒙脱石散止泻。外用配合口服,宝宝腹泻好得更快。二、平常注意保暖的同时,保持宝宝的饮食规律,适当补充益生菌,喂养得当,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母亲也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宝宝拉肚子水状怎么回事
宝宝拉肚子出现水状的问题,可能就是病毒感染的原因,也有可能就是吃坏东西、受凉了。宝宝拉肚子比较严重的时候,需要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检查下,然后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再具体的用药治疗。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细菌感染的原因比较常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些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抗菌治疗,也可以服用些调理肠胃菌群的药物辅助治疗。平时注意要让孩子多喝些热开水,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特别凉的东西,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东西从冰箱里面拿出来,需要放段时间再吃。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8

80317次收听

小儿腹泻贴是连续贴吗
腹泻贴一般来说要根据病情在是否能够连续贴。一般我们一天可以做两次更换,像可以给贴在肚脐部位,一次可以贴几个小时之后可以再更替一次,在一天内用两次。但是过长时间使用这种腹泻贴特别容易造成孩子皮肤可能出现一些灼烧感或者红肿等情况,引起一些过敏反应。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尽量不要太过连续的使用腹泻贴。特别有些孩子可能在使用之后症状不能缓解,就不要盲目地使用这种退热腹泻贴,有可能这种单纯的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加重孩子疾病的这种状态,那么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单位检查,你就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存在水电解质的紊乱等情况。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12

100546次收听

小儿腹泻能用止泻药吗
小孩子在腹泻的时候,如果大便次数比较多,可以适当的考虑使用止泻药物,这样用一些肠粘膜的保护剂缓解,因为粘膜受损以后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加。当然也有些孩子的腹泻,如果这种他的相对来说大便次数并不是很多,量也不是很大,这个时候不一定非要吃止泻药,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或者是一些益生菌。这样对孩子的这种大便腹泻的情况的缓解都会有帮助。但是也有的时候因为孩子腹泻,如果吃止泻药过于时间长,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出现大便干燥等情况。所以小孩子的这种大便出现次数增多,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必要的话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果确实是明确病因之后,可以适当的使用止泻药物或者是对症使用一些抗炎药物缓解病情。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2

89822次收听

宝宝腹泻山药粥吗
宝宝腹泻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喝山药粥,山药具有健脾的作用,对脾虚引起的腹泻便秘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腹泻指的是大便次数增多性质发生改变,腹泻时改善饮食,最好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可以适当的喝一些面粥,山药粥,对肠胃粘膜有修复作用,有利于腹泻的治疗。腹泻时要减少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也不要服用生冷硬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养成少量多次的喂养习惯。腹泻症状严重时随时观察体温,及时的查明腹泻的原因。属于细菌感染者及时的给予抗细菌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给予抗病毒类的药物来治疗,慢性腹泻的宝宝要口服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
语音时长 01:24

2021-05-12

83908次收听

宝宝腹泻可以喝美林吗
宝宝腹泻不可以和美林宝宝腹泻是消化系统的症状,美林就是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类的解热止痛药,具有退烧止疼的作用。主要用于高烧以及关节疼,身疼,头疼牙疼等病症的治疗。宝宝腹泻的时候需要查明腹泻的原因,给予健脾止泻、消食导滞作用的药物来治疗,腹泻严重时需要服用蒙脱石散,轻微的腹泻,改善饮食能够缓解腹泻的症状,宝宝由于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腹泻。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不要一次性的喂养太多,不要给宝宝服用生冷硬以及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服用太杂的食物。美林可以作为一个临时退热药,用于宝宝发烧病症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12

81915次收听

01:34
小儿可以吃益生菌吗
小儿肯定是可以吃益生菌的。因为益生菌就是人正常的菌群,尤其是小孩在有胃肠道疾病的情况下,补充益生菌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补充益生菌对于疾病的恢复非常有好处,好处就在于最主要的是发挥占位效应。因为正常菌群占据了异常的细菌和致病的细菌,就不会在这个地方存留,不能存留就都不能增多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益生菌要大量的补充,但是如果是没有明显的疾病状态,也不建议长期服用,因为毕竟是一种药物成分。
关于小儿腹泻的特征
腹泻是很常见的病情,虽然腹泻是小病,但是时间久了对人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现在小儿也很容易患有腹泻的病情,家长需要好好地照顾腹泻的病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小儿腹泻的特征。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根据腹泻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可以把腹泻分为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但这几种类型不是孤立的,某些腹泻可同时有几种机制。
小儿腹泻有哪些类型
小儿腹泻的出现带来了较多的痛苦给患儿,也因此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肠胃健康,临床上小儿腹泻的类型较多,这是大家必须要清楚进行了解的一些知识了,希望家长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来认识一下小儿腹泻疾病的类型有哪些呢。
03:01
儿童腹泻怎么治疗
治疗儿童腹泻咳要预防脱水并且及时矫正脱水症状,严重时要及时就医。一、预防脱水,因为脱水对孩子身体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引起的死亡。预防脱水有两种方法,口服补液盐,按照比例兑水频繁口服。大米汤加盐,500毫升米汤加1.75克盐,和口服补液盐的效果类似,而且米汤水有一定的止泻效果。二、纠正脱水,如果发生脱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纠正。三、如果腹泻严重,伴有精神萎靡,体温出现变化,皮肤弹性变差或者尿量减少的症状,提示病情严重,应该尽快就诊治疗。
新生儿拉稀如何治疗
新生儿拉稀要确定原因,主要就是看看是不是喂养清洁问题,乳糖等成分不耐受也会导致,可以是由于胃部处于相对水平的状态,此时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如果只是在三到五次属于正常的,但是如果超过十次就要治疗,可以一些有益的药物益生菌、肚脐贴都可以。
宝宝拉肚子原因
宝宝拉肚子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疾病,之所以会引发拉肚子,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比较常见的就是肠胃炎,细菌感染,还有寄生虫感染,此时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