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鹅口疮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9-11-2556925次浏览

鹅口疮反复发作说明还没有完全治疗好,建议配合医生做检查,然后用药治疗,治疗需要配合医生用药,坚持用药,直到完全康复为止。此外按摩治疗也是很好的办法,需要让专业的医生帮助按摩,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鹅口疮是一种真菌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也见于体弱的成年人。婴儿的抵抗力很弱,所以很容易长鹅口疮,因为鹅口疮在口腔里,会影响宝宝吃东西,导致婴儿经常哭闹,父母头痛这件事情,出现鹅口疮的时候,需要及早的做检查,治疗。那么,鹅口疮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该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其特征是粘膜表面有白色斑块形成。这种真菌有时可以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口腔清洁或虚弱的身体可能发生,也可能发生在体弱的成年人。新生儿常因产道感染,或因哺乳乳头不洁或母乳污染而传播。有了鹅口疮经常会感到口腔不适,有时会感到疼痛,造成宝宝呼吸疼痛,婴儿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足。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1、用药治疗
  (1)局部用药
  需要去就近的医院或者专业的医院寻求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正确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开一些内服药或者外用药。
  (2)全身用药
  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前身用药的情况相对于局部用药比较严谨,必须要经过医生的诊断才可以。
  (3)妈妈饮食
  哺乳妈妈的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2、按摩治疗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相关推荐

03:12
1周岁宝宝流口水严重是为什么
一周岁的宝宝流口水比较严重,可能是以下的原因。第一是宝宝本身在一周岁,处于乳牙的萌出期,乳牙在萌出过程中,会导致口水分泌相对增多,而此时并没有牙齿保护,所以孩子的口水会比较多。第二种情况,宝宝此时本身吞咽功能是不完善的,当唾液腺比较多时,分泌的比较多,又不能及时的把口水咽下去,容易导致宝宝口水比较多。当然,有可能是病理性导致的口水过多,最常见的是口腔内的感染,有的宝宝由于口腔内,出现口疮、鹅口疮,口水会流的比较的多。另外比较大一点的宝宝,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感染,出现疱疹。
02:59
一岁儿童口水特别多怎么回事
一岁儿童口水多常见的情况如下:一、长牙也是导致口水多的原因,孩子在四到六个月乳牙的萌出,尤其是在一周岁左右,乳牙处于萌出比较旺盛的时候,在伴随着这种乳牙的萌出,就会有一些不适感,孩子会出现口水比较多的情况。二、如果口水比较多,还要注意排查病理,比如孩子口腔有口腔的疾患,比如鹅口疮,在舌上额部有一些雪白的创面,会导致孩子产生疼痛,影响吸吮,所以口水也会比较多。三、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嗓子疼,而且伴随疱疹的出现,也会导致口水异常的增多。
如何预防鹅口疮
预防鹅口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口腔卫生,孩子所用的餐具以及奶瓶都要使用沸水进行消毒煮沸,时间一般维持在10~15分钟左右,宝宝的被褥以及衣服,还有玩具,也要在大太阳的地方进行暴晒消毒。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母亲的乳头和个人卫生,也要做好,以防止交叉感染。第二,尽量不要给孩子盲目的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如果应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使用,不可以上次的使用药物,也可以每天让宝宝晒晒太阳,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这样也可以起到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09

89123次收听

鹅口疮传染吗
鹅口疮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鹅口疮是属于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多数是由于母亲患有霉菌性的阴道炎。如果是顺产生的,就有可能直接会传染给孩子,或者是如果孩子接触了念珠菌所感染的衣物或者是餐具、食物等等,也有可能会引起发病,出现鹅口疮。所以鹅和疮是会传染的,但是它的传染性并不是很强。如果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强,那么他被感染的几率就比较小。鹅口疮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确诊之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一般可以使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来进行清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对孩子所使用的奶瓶也要尽量用沸水消毒。
语音时长 01:10

2021-04-09

99131次收听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病变,也被称为血口病。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真菌的感染,多见于孩子抵抗力低,或者是患有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成年人也可以是长时间滥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或者是糖皮质类的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引发鹅口疮。鹅口疮主要的表现是在口腔内的黏膜出现了一些白色病损,宝宝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以及吃奶减少等症状,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日常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来进行清洗,还可以使用制霉菌素液进行口腔黏膜的擦洗。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09

112292次收听

鹅口疮怎么根治
鹅口疮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喉口疮是由于黏稠菌感染所引起的,可以用1%的氯己定溶液进行涂抹,或者用冰硼油进行同步,同时也可以使用2%~4%的碳酸氢钠来冲洗口腔表面。对于鹅口疮都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都要用淡盐水给孩子漱口,并且孩子所吃的食物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奶瓶、乳头都必须用沸水煮沸。如果是母乳喂养,在喂奶前母亲尽量要清洗乳房,以防止交叉感染。另外还应该让孩子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以防止鹅口疮反复发作。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09

83253次收听

鹅口疮疼吗
鹅口疮是有一定的疼痛感的,所以在宝宝发生鹅口疮以后,容易有祛湿和哭闹的症状。鹅口疮多数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内的主要表现在口腔的黏膜会出现一些散在的色如白雪的病灶会出现疼痛感。对于鹅口疮的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碳酸氢钠溶液来清洗,或者使用冰硼油来进行治疗。要同时对妈妈的乳头、奶瓶、被褥以及宝宝的玩具等,都要每天进行清洗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影响愈合的过程。多数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够痊愈了。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09

109704次收听

鹅口疮的危害知多少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疾病,常发于幼儿口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对宝宝鹅口疮的危害知多少呢?鹅口疮若是治疗不及时,是可能恶化为严重的疾病,危害孩子成长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鹅口疮。
鹅口疮的疾病介绍
鹅口疮是一种很普通和普遍的口腔疾病,常发于2岁左右的小孩。鹅口疮虽然常见,但是关于鹅口疮的知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本文通过对鹅口疮的疾病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认识鹅口疮,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鹅口疮怎么快速检测
鹅口疮怎么快速检测呢,很多人想了解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它的检查方法的不了解,生活中孩子患上鹅口疮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当孩子患病以后就会出现很多的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哭闹不止,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来,我们需要了解该病的检查项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
鹅口疮目前的治愈几率大概是多少
鹅口疮目前的治愈几率有多大?鹅口疮虽然很常见,但是孩子得了鹅口疮还是非常闹心的,不及时治疗还是会引起其他的疾病,但是去治疗到底能不能治好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鹅口疮目前的治愈几率有多大吧。
鹅口疮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的早期症状通常出现无痛板块、宝宝出现不良情绪、出现呼吸、吞咽困难的症状。
02:05
白口疮和鹅口疮的区别
医学上讲白口疮就是鹅口疮,是一个疾病,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口腔的常驻菌,它正常情况下就生活在我们的口腔里面,它并不致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病,也就是真菌感染,它最主要的表现是主要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双侧颊粘膜上的白色的,点状的黏膜凸起,灼痛,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可以诊断鹅口。新生儿鹅口疮的处理是要求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如果没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可以用家里的小苏打去冲一下水,然后用棉签去擦拭患儿的双侧颊粘膜,患儿接触的奶嘴和喝水用的奶瓶或者妈妈的乳头,都需要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去清洁,就可以减轻白色念珠菌生存环境来控制。
02:22
鹅口疮是什么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白念珠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微生物的一种,可出现在口腔,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在体弱的成年人也可感染。白色念珠菌也可以出现在健康儿童的口腔中,但并不至病。婴幼儿鹅口疮,多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候由于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者接触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3、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有时候因为交叉感染而患鹅口疮。4、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激素,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02:09
鹅口疮反复长怎么办
鹅口疮一般分为治疗和预防两方面,治疗可以用弱碱性溶液,比如2%到5%的碳酸氢钠清洗,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比较好。预防方面的话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净后再蒸10到15分钟。产妇如果有阴道霉菌时,应该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用清水洗净乳头,经常洗澡换内衣,然后每次抱孩子前要先洗手,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要加强营养,特别是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