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8-05-2859821次浏览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一直困扰着普外科医生。虽然,当今医学高度发达,但是,外科医生和相关检查科室的医生仍然不能在手术前明确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种类型,而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又是十分不乐观!因此,医生们为了防止这种疗效不佳的胆囊癌结局的出现,他们将大量的统计学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人为地制定一些医疗原则。这样,胆囊息肉中的部分病人,就会根据这些医疗原则而将胆囊切除。虽然病人不乐意接受这种治疗,但却也非常无奈。病人的超前要求和当前医疗水平是一对矛盾,目前无法得到满足。其实,确定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只不过不是在手术前确定,而是在手术中。

来讲述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与治疗

什么是胆囊息肉?息肉就是赘生物,也就是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胆囊壁向腔内生长的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又称之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6% ,由于患者常无症状,多数在体检中超声发现。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假性)和肿瘤性(真性)两大类,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属非肿瘤性息肉,占84%,而胆囊腺瘤属于肿瘤性息肉,占16%,说明大多数胆囊息肉表现为非肿瘤性息肉,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文献报道非肿瘤性息肉无恶变倾向,而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可能。因此,对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与胆囊癌 :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

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

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

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外科教材的指导性建议:一 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2预防性胆囊切除。二 预防性胆囊切除:1单发息肉;2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4病变有增大者;5合并有胆囊结石者;6年龄在5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目前新观念:

一 观察。

二 假性息肉要保留胆囊,真性息肉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胆囊真假息肉术前诊断的困难性:

肿物的性质其最高诊断依据:组织学诊断。临床上经常有通过经皮刺或内镜活检等手段取得活体组织,然而,胆囊是一个空腔储存胆汁的器官,并没有最近有腔道供内镜进入,也无法经皮穿刺,故我们无法取到组织。而各种检查手段均只能对息肉外形进行描述,而这些外形描述仅只能作为参考,无法指导临床。如果外科建议切除胆囊的病人在术中取到活体组织,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最后依据组织学结果,对假性息肉的胆囊给予保留,真性息肉的胆囊给予预防性切除。这样即能保留部分有功能的胆囊,切除有癌变倾向的胆囊,实为一种严谨的态度下获得的新的治疗方法以。目前医疗水平能否达到这种设想呢?答案是肯定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息肉活检术。

您的超声提示单发息肉且已超过1.0cm,因此医生会建议您切除胆囊。如果您有保留胆囊的意愿,您的情况完全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它是在术中通过胆道镜来观察胆囊内息肉的外观,对真假息肉进行初步判断。并可以将息肉取出做快速切片活检,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胆囊的去留。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严重危害
想必大家都知道胆囊息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胆囊息肉这种疾病折磨着。那么胆囊息肉这种疾病究竟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些常识不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跟随权威专家一起往下面看。
最主要的几大胆囊息肉症状是什么
在临床上,胆囊息肉也是属于内科疾病的一种。患有胆囊息肉的人在生活中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最为常出现的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1、胆囊息肉指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胆囊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
胆囊息肉的人能运动吗
胆囊息肉的人能运动吗?胆囊息肉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胆囊疾病,此病属于物理性疾病范畴,本病与运动无关,可以运动。建议饮食要清淡,戒烟酒,运动避免剧烈,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自行车、羽毛球等。
胆囊息肉发病的主要原因
在选择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时首先就要明确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更加科学的进行胆囊息肉的治疗。那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一般,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有:研究人员从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的机理上,经多
胆囊息肉的人同房传染吗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或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胆囊息肉是传染病吗?与胆囊息肉的人同房传染吗?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可能跟胆汁里的成分有关,比如胆汁酸、胆固醇的含量有关系。而腺瘤样息肉基本上是组织里异常增生的组织,是可能癌变的。目前对于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胆囊息肉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是腺瘤样的息肉。一般对于做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给出的意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观察息肉的大小以及观察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息肉就有进一步会癌变的可能性,因此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切除的一个手术,并且根据术后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患者下一步进行什么样的治疗。如果胆囊息肉直径不到一公分,只需要做一个密切的随访,半年左右进行一个B超的检查就足够了。
语音时长 01:59

2020-03-16

61608次收听

02:38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临床上一般会建议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这种结石要密切随访,看它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溶石利胆的药物进行逆转。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办
胆囊息肉样病变通常需要配合医生手术治疗。一般胆囊息肉在大于一厘米以上是需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术后的病理如果症状为胆囊癌,是需要按照胆囊癌根治手术治疗,需要再次采取手术切除原来胆囊处的肝脏,其次需要采取相应的淋巴结清扫,术后证实疾病的分期。胆囊息肉属于良性的病变,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是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消瘦,伴有结石时可以出现胆绞痛。胆囊息肉虽然属于良性的病变,但是也是有癌变的可能性存在的。胆囊癌远期预后不好,该疾病很容易出现复发及转移情况。因此胆囊癌术后是需要采取化疗治疗,化疗需要六个疗程,其次如果出现淋巴结转移可以采取局部放疗治疗。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27

53028次收听

02:52
胆囊息肉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它的直径长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息肉有可能会癌变。胆固醇性的息肉是不会癌变的;而腺瘤样的息肉是有可能会癌变的。对于这种胆囊息肉来说,还是需要通过做手术去把胆囊切除以后,然后做病理切片,去分析它的病理类型。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胆囊息肉,只要息肉的直径在一公分以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监测和随访,对于息肉大于一公分,我们要尽早的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同时进行病理的检查,明确它的病理性质。
02:49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病变大于一厘米,做胆囊切除手术;不到一厘米,密切随访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其实跟胆囊息肉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只是有些时候B超大夫在进行B超检查的时候,并不能确认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结石,可能会写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从临床的观察来看,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是胆囊息肉,而胆囊息肉的治疗,是以直径来做临床决策。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建议做胆囊切除手术;息肉直径不到一厘米,建议密切的随访观察,包括半年左右复查一次超声,然后观察它息肉大小的一个变化。对于息肉而言,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很难控制息肉的生长速度,所以主要还是以观察为主。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要注意饮食,定时随访,如情况严重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比较高发,而且呈现年轻化,这跟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胆囊息肉一定要定期的检查。如果息肉很小,也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不管;只要定期的做超声检查,就可以动态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合并消化道症状,餐后出现腹胀、隐痛,都可以先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逐渐增大,长到一公分左右,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息肉很小,大概五六毫米或者更小,也可以考虑尝试用熊去氧胆酸之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没必要长期服用药物。
语音时长 01:45

2019-01-14

56182次收听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区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一般没有太明确的病因,炎性的息肉,胆囊反复发炎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炎症加重,可能会逐渐发展成胆囊腺肌症,甚至发生癌变。另外一种是息肉样变,与胆结石的发病原因相同。
语音时长 01:18

2018-09-07

60958次收听

胆囊息肉能自己好吗
胆囊息肉能否自愈主要由它的性质决定,大部分难以自愈。真性息肉每年变化不大,可以不管。胆固醇性息肉,想让它自动地消退比较困难。从B超上看到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这种息肉不太能自愈。除非在胆固醇性息肉早期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会逐渐消退。
语音时长 01:19

2018-09-07

58976次收听

01:47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因为在临床上和影像学的检查方面,很难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此,胆囊息肉又可以称为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而且,胆囊息肉可以区分为真性息肉,以及假性息肉。在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中的真性息肉,都是属于单发息肉,真性息肉和胆囊壁会出现一个蒂,是属于一种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这种腺瘤性息肉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恶变的倾向。在临床上,有更多的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是属于息肉样变。对于出现这种息肉样变的患者来说,随着它的生长,有的就会形成胆囊结石,对于这种息肉,也可以叫做早期的胆囊结石。
00:59
得了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胆囊息肉的患者没有饮食方面的限制,几乎可以正常饮食。但是有一点,如果胆囊息肉是假性息肉,是结石的早期的话。那就说明,脂代谢可能有问题或者摄入的脂量可能比较多,这时要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要采取低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