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蛋白、利尿剂—治疗低蛋白血症的有效药物
摘要:该病例中的患者为25岁女性,由于该患者10天前出现双下肢水肿,遂来我院就诊,因有慢性肾炎病史,再结合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低蛋白血症。以药物治疗为主,人工蛋白联合利尿剂,补充蛋白的同时缓解水肿。经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水肿消退,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基本信息】女、25岁
【疾病类型】低蛋白血症
【就诊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5月
【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给予水解蛋白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一个月后复查
【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双下肢水肿消退,疲劳感消失,尿量恢复,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各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一、初次面诊
2021年5月的一天,这位25岁的女性患者在家属的陪同来到我的门诊就诊,患者神志清晰,精神略显萎靡,言语流利,可自行描述病情。通过问诊得知,10天前患者发觉双下肢有所浮肿,按之凹陷,无法回弹,当时并未加以重视,直到今日水肿仍未消退,遂来我院就诊。
发病期间,患者自觉易感疲惫,尿量减少,无畏寒、发热,无肉眼血尿及泡沫尿,无夜尿增多,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询问疾病既往史时,得知患者体检时曾查出慢性肾炎,具体用药不明,但根据患者自述,得知并未遵循医嘱规律用药。查体结果显示双下肢明显浮肿,无压痛,肌力正常,现为进一步治疗,拟诊为低蛋白血症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为患者完善了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白蛋白数值为34.7g/L,低于正常值。24h尿蛋白定量数值为1.59g/24h尿,说明有蛋白尿的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恶性肿瘤;腹部B超显示肝脏未见异常,可排除肝硬化。最终确诊为低蛋白血症。
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确诊结果后,因患者是慢性肾炎所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且程度较轻,拟定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纠正的低蛋白血症的同时,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和家属都对此方案表示了理解和赞同。在获得准许后,我予以水解蛋白注射液人为补充白蛋白,适当提高患者体内的白蛋白水平,因患者症状较轻,可少量使用,我叮嘱患者部分人群在使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予以患者呋塞米注射液、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促进排尿,增加尿量的同时也可以消除双下肢水肿。住院期间,我嘱咐家属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以低盐高蛋白饮食为主,可从饮食中摄取部分蛋白质,改善低蛋白血症。
图一 血常规检查:白蛋白数值低于正常值
三、治疗效果
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地改善,在查房时,我到患者的病房询问具体恢复情况,患者神志清,精神状态佳,自述接受治疗之后,各项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双下肢水肿消退,尿量恢复正常,疲惫感消失,用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现要求出院休养。查体显示双下肢皮肤弹性正常,按之可回弹,水肿消退。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予以出院,我叮嘱患者一周后进行复查。
患者来院复查时,自述无乏力等症状,未再出现双下肢水肿的情况,同时各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患者病情好转。
四、注意事项
为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考虑,我为患者拟定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患者可以遵守,家属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1.注意对肾脏的保护,应关注自身症状,如疲惫、水肿、血压升高等,不可轻视。
2.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盐高蛋白的饮食为主,如牛奶、鸡蛋等,因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可从食物中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来弥补机体流失的蛋白质,达到动态平衡。
3.因患者容易出现水肿的症状,且通常从双下肢开始,故在日常生活中,应穿宽松的衣物,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可每日适当增加运动量,也可以按摩双下肢,确保血流顺畅,降低水肿风险。
4.如果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个人感悟
低蛋白血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体中的总蛋白数量减少。蛋白吸收不良、合成异常、意外丢失等,都有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症,故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的相关疾病也比较多,如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蛋白吸收不良、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丢失等。由此可见,低蛋白血症在治疗中,除了补充蛋白缓解症状外,也要注重对原发病的治疗。疾病早期,因蛋白流失较少,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而忽视了此疾病,给了疾病加重的机会和时间。患者经过此次治疗表示今后会多注意自身状况,有任何不适都会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低蛋白血症多少是正常
- 2 低蛋白血症如何护理
- 3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
- 4 低蛋白血症怎么检查
- 5 低蛋白血症该怎么办?
- 6 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 7 低蛋白血症是什么
- 8 低蛋白血症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