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确定得了糖尿病

发布时间:2019-12-0655272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用的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血糖的结果,而不是看尿常规中尿糖是不是阳性。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有多尿口干、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这些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加上一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毫摩尔每升或者是餐后血糖超过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如果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的诊断需要两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或者是两次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十一点一,一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加上一次餐后血糖超过十一点一也可以诊断糖尿病。但是大家要注意上面说的,所有的血糖都是静脉血糖,而不是血糖仪检测的末梢血糖。在欧洲或者是美国,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超过百分之六点五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范围为多少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范围,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类型、病史、有无并发症等因素非常相关。如果是比较年轻的、没有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最好控制在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如果年龄比较大,特别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8mmol/L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7.5%左右,控制好血糖,能够让并发症出现得晚一些,病情也会轻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群,如果出现低血糖,对身体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低血糖休克发生时有致命的风险,所以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适当放宽是有原因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方面,主要是药物治疗,单用或者联合使用降糖药物,有药物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皮下注射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药物降糖的过程中,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的检测,定期去医院内分泌科复查,根据血糖代谢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药物治疗的同时,坚持长期的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音时长 02:07

2021-12-30

48516次收听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及饮食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很多,比如说体重下降、视力减退、受伤后不容易恢复、饥饿感强等等多个症状。饮食调节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日常中要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刺激性的食物不可以吃。可以选择粗粮类的食物。
糖尿病吃什么药效果好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目的主要是降血糖,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肠促胰岛激素等。每一种药物针对的发病类型不同,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脚踝痛怎么了
崴伤,踝关节的滑膜有炎症,如疾病,风湿、类风湿、痛风或者是糖尿病疾病,外伤,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都会引起脚踝痛。常见脚踝疼痛是崴伤。还有踝关节的滑膜有炎症也可以引起脚踝的疼痛,最常见原因是由外伤引起。首先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脚崴,脚崴后可能疼痛,甚至是活动量大,其他的疾病合并,感冒引起脚踝踝关节的滑膜炎症,首先找出病因是什么,脚踝疼痛痛原因多得很,不能是某种原因可以导致踝关节或者是脚的疼痛,要弄清楚病因是从哪来的才是对的。
语音时长 01:30

2020-02-25

63273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是什么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患者空腹血糖高,可以空腹运动,这样可以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低,就不建议空腹运动,如果餐后血糖高,可以餐后进行运动,当然包括早餐后,午餐后以及晚餐后,如果患者下一餐前血糖容易偏低,不建议在下一餐前运动,这样容易造成低血糖,患者也需要在运动之前少量加餐,这样可以避免低血糖。患者首先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热量的消耗,加速血糖在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础的方法;还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时间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如果运动太多,有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太大甚至低血糖,所以运动以后也需要监测血糖,以了解清楚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语音时长 01:36

2020-02-13

68139次收听

02:23
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进行预防。在整个预防糖尿病过程中,良好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监测。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有家族史,尤其有肥胖、高血压、吸烟,甚至曾经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前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病人在糖尿病前期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干预,同时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的综合管理。在这个阶段,只有严格控制才能够逆转这部分病人的病情。有些患者从糖尿病前期是完全可以逆转为正常人群,但如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将永久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
糖尿病不是吃糖多引起的,糖尿病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出现功能障碍,无法分泌维持血糖含量保持正常水平的激素。其中吃糖会引发人体血糖含量升高,但一般机体都会进行调节,从而逐渐恢复正常值。吃糖多并不会导致患上糖尿病,而是由于肥胖、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糖尿病人全身浮肿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人全身浮肿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药物因素和肥胖因素,患上该疾病的患者大多比较肥胖,而且需要服用降糖药物,这就会引起全身副作用。除此之外,患病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疾病也会引起全身浮肿,例如肾脏病变、脑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病等。
02:35
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肾病患者首先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吃优质蛋白,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日常生活起居对于疾病治疗帮助非常大。生活起居上一定要注意戒烟戒酒,保持心情的愉快平和,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太劳累,不要感冒,这些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用药谨慎,抗生素或者其西药的使用都要最好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蛋白尿,一旦发现指标的异常及时治疗。要注意:有些临床蛋白尿患者由于无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想法是错误的,一定要及时治疗。
01:22
孕妇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呈现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孕妇在孕期得糖尿病,是因为在妊娠的中晚期,孕妇的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并且孕妇本身也会分泌一些激素,会拮抗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导致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孕妇血糖升高。孕妇的糖尿病,对胎儿可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容易造成胎儿难产、早产或流产,容易造成巨大儿和畸形胎。在妊娠24周到28周,临床上要常规做糖耐量实验,去检查孕妇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要积极治疗。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药好
甘油三酯高一般可以吃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比如非诺贝特,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如果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轻度升高,一般的医院正常值是1,7mmol/L,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比1,7mmol/L稍微高一点,不超过2mmol/L,轻度升高不需要吃药,患者应该首先调整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吃坚果瓜子、少吃肥肉、奶油等油脂含量特别高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一周至少锻炼150分钟的中等到高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两种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降低甘油三脂的水平,不需要吃药就可以自愈,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中度升高,就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首选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最有效、最常见药物,其次是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也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比如大于5,7mmol/L,就会有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尽快的到医院就诊,通过吃他汀类的药物或者贝特类的药物、烟酸类的药联合使用,迅速将甘油三脂的水平降低到安全水平,减少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5

2019-05-30

64240次收听

二甲双胍能减肥吗
二甲双胍不能减肥。二甲双胍是一种降糖药物,而不是一种减肥药物。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来降低空腹血糖,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包括肌肉、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是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起到降低血糖作用。不能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减肥药。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是控制血糖,如果控制体重,把糖尿病患者体重降到合理水平,除吃二甲双胍之外,要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否则单纯服用二甲双胍,不可能降低体重,最多能维持体重,甚至轻度抑制体重增加趋势。二甲双胍还有抑制食欲作用。有些人如果食欲较旺盛,如肥胖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食欲下降,再加上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体重可以下降。
语音时长 01:25

2019-05-30

65078次收听

糖尿病症状严重吗
糖尿病的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缓解,会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很可能会出现血压、血脂也随着逐渐上升,严重的会产生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这个疾病,患者必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致病原则,使糖尿病的病症及时的得到控制。
02:50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01:32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