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症状

发布时间:2019-04-1853842次浏览

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壁向胆囊内有肉状突起的病变,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没有典型的症状,胆囊息肉的一般会在右边上腹部表现出轻微的疼痛,有些伴有消化不良,口苦,食欲不振或者长期胃病。这些症状比较普遍并且轻微,大多数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被检查出来。因此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两种,般来说绝大多数都属于良性息肉,且比较小。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胆囊息肉的症状。
  1、胆囊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人发现该情况都是在体检中被检查到。而且如果息肉太小也很难被检查出来。因此,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定期做体检,这样可以筛查出那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
  2、有些胆囊息肉的症状和慢性胆囊炎相似,在胆囊的位置也就是右边上腹部有轻微的不适感。这种症状由于太不明显也很容易被忽略。只有胆囊息肉诱发胆囊结石的时候才出现明显的胆囊疼痛,这时才被注意到。胆囊息肉也是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癌,虽然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是也需要密切观察,防止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癌变。
  3、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有食欲不振,口苦、咽干、伴有长期胃病史等。
  4、点状出血,点状出血是十分罕见的胆囊息肉的症状。
  5、有些胆囊息肉表现不明显,之前体检检查有,后面过了一段时间再检查发现没了。这种情况可能是息肉型的胆囊结石,在有一些情况下会自己就掉了。还有一种是炎性息肉,也会自己被吸收和消退。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的症状确实不那么典型,但是并不代表胆囊息肉可以不被重视,由于胆囊息肉会诱发胆囊的其他疾病,因此,最好定期检查胆囊。一般比较的胆囊息肉吃点药即可,只有十分严重的需要考虑手术。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几大危害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容易引起突起性病变的疾病,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是太明显,因此这种疾病也是比较难发现的。慢慢地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部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息肉,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胆囊息肉患者应禁止接触酒精,酒精会损伤肝功能会引起肝功能失调;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还要有规律的饮
胆囊息肉复查应当注意的问题
很多胆囊息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有所缓解,为了防止息肉再次复发,常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也是胆囊息肉治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复查通常采用B超检查,以3-6个月复查一次为宜,并且宜选择同一家医院的同一位医生,最好是同一台机器复查。
胆囊息肉医不好会死吗
在国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的话,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患上胆囊息肉,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切除,那么胆囊息肉医不好会死吗?
胆囊息肉为何偏爱年轻人
胆囊息肉是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总称,20-40岁的中青年占发病人数的一半以上。因为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平时喜欢吃荤菜,不爱吃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些人偏爱吃油炸的食品,更加爱吃洋快餐,并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胆囊息肉如何自愈
胆囊息肉一般极少自愈,假性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在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后自愈,而真性息肉不会自愈。胆囊息肉是肝胆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假性胆囊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指胆固醇的结晶附着在胆囊上,与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常见于妊娠妇女,早期由于胆汁淤积可出现症状,但妊娠结束后症状可消失。而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不会自愈。该类息肉本身存在确实的细胞成分,是由胆囊黏膜层发展而来,需要密切随访,警惕癌变风险。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超过1厘米以上的息肉的癌变几率会明显增加。因此若息肉超过1厘米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同时需要根据息肉在B超检查中的表现、性状以及有无合并肿瘤标记物升高、临床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8

70187次收听

胆囊息肉有什么手术治疗方法
如果胆囊息肉直径大于一公分,要尽早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如果术前已经怀疑恶变,术中要送冰冻病理。胆囊息肉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一般不推荐做保胆取息手术,因为胆囊息肉没有办法在手术时明确病理性质,而保胆取息手术一是息肉有可能会复发,再者息肉如果已经恶变,有可能造成肿瘤人为播散,所以对于胆囊息肉手术建议做腹腔镜的胆囊切除。对于那些术前已经怀疑息肉有可能会恶变的情况,术中还要送冰冻病理,如果术中冰冻病理回报息肉已经癌变,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胆囊切除,切除范围是不够的,除了把胆囊切掉以外,还要进行胆囊床肝组织的部分切除,以及进行肝十二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这样根治性的手术才能减少胆囊息肉恶变成胆囊癌,以及病人以后复发跟转移的概率。
语音时长 01:57

2020-03-16

51949次收听

01:55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
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如果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壁多发的直径不超过一公分的息肉,通常我们可以判断为胆固醇性的吸收,如果说这种息肉并不引起明显的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等症状,我们只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定期检查就可以,那么对于少部分的胆囊息肉如果说超声提示息肉为单发直径较大超过一公分基底较宽,如果通过超声造影来进一步确认其血流信号和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外科手术干预,有了胆囊息肉会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那么结石对于胆囊息肉的反复刺激也会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同时胆囊结石也可引起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所以呢,对于结石同时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我们放的比较宽一些。
02:41
胆囊切除有什么危害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良性和恶性疾病的手术方式。胆囊切除如果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可以缓解症状,对身体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度治疗,没有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或者胆囊功能还正常的胆囊结石以及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之后,有少部分人会出现各种不适,以及胆囊手术本身带来的风险,包括麻醉,手术误伤胆管,出血等。所以,胆囊切除术主要从加强胆囊切除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流程以及对症治疗手术后的一些不适症状,综合预防措施,才能尽量减少胆囊切除对身体的影响。
胆囊息肉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原因最常见是胆固醇性息肉、慢性炎性息肉、腺肌症引起局部黏膜增生。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良性疾病,原因有很多种,不同原因导致息肉性质不同。最常见是胆固醇引起息肉,即胆汁里面小结晶引起腹壁结晶体,也叫胆固醇性息肉;粘膜异常增生,向腔内突出呈桑葚样,或像葡萄样,叫增生性息肉。胆囊腺肌症,息肉相对比较大,原因主要是胆汁理化性质改变,对胆囊局部慢性刺激引起慢性局部增生。针对不同原因,胆囊息肉分不同类型,针对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有时病因还和细菌感染有关,反复胆囊炎发作引起胆囊内膜炎性刺激,常表现为单个较大的息肉,蒂比较细,增生比较缓慢。
语音时长 02:04

2019-12-20

58122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哪种药
胆囊息肉不需要使用药物,需要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对于胆囊息肉治疗,目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不会建议患者吃药。因为无论服任何药物都无法阻止胆囊息肉的生长。息肉直径小于一厘米不需做任何治疗,的每半年到三个月复查一次B超,动态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变化。如果息肉的直径超过一厘米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患者不要随便吃药,目前市面上也没有针对胆囊息肉的药物。
语音时长 02:06

2019-12-17

62130次收听

03:14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胆囊息肉有不同类型,第一种,真性息肉,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息肉;第二种,腺瘤样息肉,胆囊壁上突起实性结构。腺瘤或腺肌症、炎性息肉,增大发生恶变。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
胆囊息肉有哪些手术方法
胆囊息肉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开展的手术有几种。第一个胆囊息肉是需要做胆囊切除术,这是最多见的手术,这个手术的适应症和息肉的大小有关系,只要超过一公分的息肉或者息肉生长速度比较快的话才建议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手术,在国内好多医院也开展了腹腔镜下保胆取息肉术,这种手术的方式在临床里面,效果褒贬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语音时长 01:07

2018-09-14

51788次收听

01:47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因为在临床上和影像学的检查方面,很难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此,胆囊息肉又可以称为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而且,胆囊息肉可以区分为真性息肉,以及假性息肉。在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中的真性息肉,都是属于单发息肉,真性息肉和胆囊壁会出现一个蒂,是属于一种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这种腺瘤性息肉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恶变的倾向。在临床上,有更多的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是属于息肉样变。对于出现这种息肉样变的患者来说,随着它的生长,有的就会形成胆囊结石,对于这种息肉,也可以叫做早期的胆囊结石。
01:32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两种,胆囊息肉一个是真息肉,是胆囊壁长出了一块息肉一样的东西。还有一种息肉,是在超声底下看着像息肉,但不是真息肉,是结石的早期胆固醇的沉积。沉积到一定程度,堆在一起,通通叫胆囊息肉样变。这类实际上是结石的早期。两者是不一样的